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区别: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
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
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其中有些涉及社会
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
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比如,我们经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
142
		 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的品德不良。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
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的品德不良。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
	
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
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知识点四: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5 岁以下儿童。
2.他律阶段。5—8 岁儿童。他律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就是对的;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3.自律阶段。9—11 岁儿童。自律阶段的儿童能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
知识点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时 | 阶段 | 特征 | 
| 
 | 
 | 
 | 
143
| 期 | 
 | 
 | 
 | |
| 
 | 
 | 
 | 
 | 
 | 
| 
 | 前 | 服从与惩罚的道 | 专注行为结果、避免惩罚、 | 
 | 
| 
 | 习 | 德定向 | 得到奖赏 | 
 | 
| 
 | 俗 | 
 | 
 | 
 | 
| 
 | 相对功利的道德 | 以自己需要的满足为准则 | 
 | |
| 
 | 
 | 
 | ||
| 
 | (0 | 定向 | 
 | 
 | 
| 
 | -9) | 
 | 
 | 
 | 
| 
 | 
 | 
 | 
 | 
 | 
| 
 | 习 | 好孩子的道德定 | 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谋求 | 
 | 
| 
 | 俗 | 向 | 大家的称赞 | 
 | 
| 
 | 
 | 
 | 
 | 
 | 
| 
 | (9 | 维护权威或秩序 | 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规 | 
 | 
| 
 | 
 | 
 | 
 | |
| 
 | -20 | 道德定向 | 范、法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 | 社会契约的道德 | 社会规范为准则,可商定 | 
 | 
| 
 | 
 | 
 | 
 | 
 | 
144
| 习 | 
 | 定向 | 
 | 
 | |
| 
 | 俗 | 
 | 
 | 
 | 
 | 
| 
 | 
 | 
 | 
 | 
 | 
 | 
| 
 | 
 | 
 | 普遍原则的道德 | 以价值观念为导向(公平正 | 
 | 
| 
 | (2 | 
 | 定向 | 义等) | 
 | 
| 
 | 
 | 
 | 
 | ||
| 
 | 0 以 | 
 | 
 | 
 | |
| 
 | 后) | 
 | 
 | 
 | |
 
                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
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登录下载附件
微信扫码登录下载附件
二维码失效
请点击刷新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