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9教师招聘考试:政治学科高频考点《人大代表的权利》
【考点精讲】
一、人大代表的权利
主要内容:
1.审议权: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对列入本次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进行审查和讨论并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
2.表决权: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上,对列入大会审议的各项议案包括对确定的候选人表示赞成或者反对或者弃权的一种决定的权利。
3.提案权:人大代表具有依法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事原案的权利。
4.质询权:人大代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有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并要求须予以答复的权利。
二、答题技巧
怎样运用人大、人大代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某件事
(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力的表现(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好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和监督);
(5)开展某项活动的作用(意义)。
2.人大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做某件事
(1)人大的地位、性质(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关中居于高地位、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2)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4)民主集中制等。
【典型例题】
1.某人大代表说,准备提案,前期调研不可少。调研不能是会前“一阵风”,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须要花些时间精力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代表责无旁贷。可见,当好人大代表( )。
①需要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②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
③要审慎行使自己的提案权,反映民意
④要参与行使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答案】C。解析:人大代表要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这说明当好人大代表需要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审慎行使自己的提案权,反映民意,①③正确;中国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②并不是针对人大代表而言的,不选;人大代表要接受人民监督不是材料要强调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2.2017年2月21日摩拜单车正式进入南宁,人大代表张琼认为:“共享单车”是新事物,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在管理方面要跟上,避免乱停乱放或人为损坏,因为这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此,人大代表可以( )。
①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②行使任免权,罢免因管理不善导致严重后果的市县有关领导
③行使质询权,就政府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提出质询
④行使提案权,就共享单车的管理提出建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答案】D。解析:本题中人大代表可以代表人民行使提案权,就共享单车的管理提出建议。还可就政府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提出质询,行使质询权。③④项符合题意;立法权和任免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人大代表的职权,故①②项错误;正确选项为D。
3.在某省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时,就某些问题质询该省财政厅长,要求做出答复。这表明人大代表行使( )。
A.提案权 B.质询权 C.审议权 D.表决权
3.【答案】B。解析:就某些问题质询该省财政厅长,要求做出答复,表明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4.一位从事基层财政工作的某省人大代表,多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多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对省人民政府预算案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以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 )。
①是我国高权力机关的组成成员
②行使了质询权和提案权
③是经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当选的
④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该人大代表是省人大的组成人员,不是我国高权力机关的组成成员,①项错误;多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对省人民政府预算案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以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行使了质询权和提案权,②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省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故③项与题意不符;该人大代表多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多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故④项正确;正确选项为D。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手机登录下载
长按识别,即可下载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安识别添加
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